常言道:“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观刘广的画,要先了解刘广成长历程,才能更客观地进入到刘广的艺术世界。刘广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画家,与众多小画友们一样从文化馆美术班基础素描色彩开始学起,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四平师范学院,之后又回到老家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进取步入松花江大学攻读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专业。在大学里学习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专业,但同时因酷爱中国画而坚持逐墨耕耘,在小有成就后进入吉林省画院成为专业画家。他的学习历程和工作经历,是使刘广逐渐形成今天与他人不同的个人中国画个性面貌的主要因素。大学学习阶段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专业涉略的课程设置很广,要学习美术基础诸如:素描、色彩、写生等绘画课,要学习掌握具备手绘设计图的基本能力;尤其要学习设计的基础领域课程,它包括点、线、面平面设计构成;色彩使用原理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三大构成原理注重的是对形式美原理的探求,对刘广的绘画风格有深远的影响。除核心专业内容外还要学习专业理论包括:材料、预算、工艺、空间设计、风水、风格、人体工程等专业知识这些设计师必备的知识,这些较为全面的文化修养和广泛理论技能的训练使刘广打下了有别于国画专业学生线性方式方法训练模式的基础,这是形成今天刘广画貌的直接原因之一。
形成刘广个人画貌的第二个因素即来自他的家庭背景,爷爷和父亲都是传承木工匠人,刘广在他的文中写到:“在父亲做木匠时期,除了保证家具的实用以外,也会对家具的美观多有要求,父亲便无师自通的开始了”木刻“和”烙画“,不管是高高的大衣柜,还是家家不能少的炕柜,凡经父亲之手打造的家具都带有浓郁的”刘氏“印记。”刘广从小自然而然的受到父辈来自民间淳朴的审美取向影响,他在耳濡目染的生活中从呀呀学语到逐渐主动参与到父亲木匠描绘雕花刻木的木工工匠工作中,形成幼年对美好追求的天趣。而这种天趣又得到父母的呵护与爱护,使其在幼小心灵形成对美好事物的幻想和追求,自由自在的“儿时创作”心态造就了他一生乐此不疲探求艺术美的心境。
三是他对中国画情有独钟,对中国画的酷爱,对中国人物、花卉、山水爱好广泛涉猎后尤憧爱山水画。读刘广简历会发现无论是他在中学做美术教师还是他在大学学建筑与室内设计时,这期间刘广都未间断对中国山水画的探求研习,尤其是对中国山水画的画理深研有佳。即迷恋憧爱工细精致的工笔山水画,更喜爱神往山水画中山水的磅礴气势。
四是崇尚宋元明清古人绘画传统技法与精神。山水画学习不仅从喜爱《芥子园》画谱学起,而且深研苦学,并在不同时间临摹了大量经典唐宋元明清名家作品,诸如:沈周、郭熙、马远、范宽、李成、王时敏、沈铨、石涛、陈少梅诸家,临摹中深受宋画清新、谨严、豁朗、微妙、娟秀、清润等风格的影响,以至在他自己后来的创作山水画中有所运用体现。并通过大量临摹熟练掌握了中国山水画的极其丰富的勾、皴、擦、点、染及各种用墨、用水、用色等古人技法。对用笔、结体、行气、章法、意趣、情调、风格有着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创作中使用笔墨技法的同时又揉入了他在设计形式语言中学习到的对点、线、面的理解,画面笔触粗细、大小、长短、浓淡、干湿等笔墨形态合理,心手相应张弛有度地进行组配,产生出他的山水画的美感。古人传统用笔形态中的正锋、侧锋、逆锋、中锋用笔技法运用自如成熟把握在他的山水画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五是刘广投身自然,行万里路,面向自然,在自然中吸取营养,遍游长白山、太行山、华山、泰山、雁荡山,武当山、昆仑山、张家界、燕山等名山大川,在大自然中感受山水之间山川、树木、烟云、雾霭、风晴雨露,互为独立又互为依存,相生相融中奇妙变幻生态韵味。感悟山水揣摩生态性情,釆集灵感。厚积薄发,才襟怀空明,落笔天然,经营有度。我认为这些综合因素才使得刘广的山水画清新雅致,古雅平和,淨淡润心,平静清爽,不愠不火,不骄不燥,尤其在刘广的山水画中自我形成的清爽虚静悠远之气,颇有参禅学道的味道。山水泉石,在刘广的笔下,有其简远萧疏,率意清逸的个人风韵。似乎也是他审美意识的独特表达,如果说山水画是画家心境、心性、人格等各种因素转达,刘广的山水画有其充分体现的。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心源”即画家内心对“造化”(大自然)的感悟。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师法自然,但如何把自然美变为艺术美这一转化过程,是需要艺术家付出劳作,付出心血,一笔笔潜心耕耘,同时体现着艺术家内心的情思文化修为成善自身后的自然流露,刘广的山水画既是他自己内心心路历程境界的最好体现。这可能是刘广的山水画中所追求的不仅仅“古雅”之态,而是让人平心靜气,感受古雅,安静、平和林峦秀润,水木清华,严谨有序,宁静而清新的山水精致美。
2018年1月30日
作者:马书林(原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